>>返回首页
 

毛泽东像章文字的文化内涵研究

    
 

● 陈德

 
  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像章,一般像章上刻有不同的文字,以反映此类像章制作的目的,纪念意义和制作背景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说明,制作单位与日期。一般的文字内容是毛泽东诗词、警句、毛泽东题词、指示、批示、以及无限崇拜和无限忠于等口号,还有良好祝愿等等。带有文字的毛泽东像章,对考察毛泽东像章的产生、发展和制作发行单位、以及制作目的、发行时间无疑是难得的文字史料。

  像章的文字分正面文字和背面文字。正面文字标明像章发行的主题内容,文字较少,一目了然。背面文字一般标明生产厂家、发行单位、制作发行日期、发行目的,有的注有批号,编号,也有注明发行主题的,一般文字数量较多。

  红卫兵运动兴起的初期,红卫兵组织自制或委托生产厂家制作的毛泽东像章,多数在背面注明造反组织名称、日期、成立纪念,有的则在正面直接刻绘组织名称。

  “忠”字像章制作高潮时,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佩戴品种单一的毛泽东像章,千方百计地请设计人员设计创作别致新颖的毛泽东像章,来表达对毛泽东由衷的敬佩。传统的祝福、祈祷、最新最高指示、毛泽东诗词、革命圣地图景等都铭刻在像章之上。方寸像章之上集聚了像章的文化 内涵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具有传统的崇拜和吉祥理念的典型言词 像章正面铭文比较常见的有“毛主席万岁!” 、“伟大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大海航行靠航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还有用正、草、隶、篆等字体书写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誓死捍卫毛主席,誓死捍卫毛泽东思想、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毛主席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让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插遍全球”、“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等等。

  毛泽东的题词、批示和最新最高指示 毛泽东像章的制作单位,往往选用与本单位有关的毛泽东题词,还从毛主席著作中节录警句铭刻在像章上。如“星星火之,可以燎原”、“大办民兵师”、“兵民是胜利之本”、“一定要解放台湾”、“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艰苦奋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人民服务”、“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四个第一好”等等。还有一些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指示,反映在毛泽东像章上。如“我的一张大字报”、“造反有理”、“斗私批修”、“认真搞好斗批改”、“抓革命、促生产”、“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要文斗、不要武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毛泽东诗词和 词句 文革大革命时期,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和毛主席诗词中的词句,出现在单枚章、对章、套章,多数以毛泽东手体刻绘,一部分以其他书体表现。常见的诗句有“梅花欢喜漫天雪”、“她在丛中笑”、“无限风光在险峰”、“红军不怕远征难”、“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等。石家庄市像章厂制作的毛主席诗词 34 枚套章,精美的像章面上除了有毛泽东像肖外,还有诗意毛泽东诗词、诗意衬景、布局和谐,给人以无尽的美感。

“文革”中的重大事件

  比较普遍的有“毛主席塑像落成纪念” 、“革命委员会好” 、“毛主席接见纪念”、“毛主席、林副主席接见纪念”、“毛主席、林副主席接见××部队会议纪念”、“毛主席塑像落成纪念”、“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纪念”或“××工程胜利竣工纪念” 铭文等等。

(一)、像章上有毛泽东诗词的像章

  1、这枚像章材质为铝质,直径为 4.7 厘米,由武汉军区步校制作。背面铭文:热烈庆祝全国二十九个省市革命委员会光荣诞生。正面铭文:看万山红遍。这是毛泽东主席 1925 年写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文化内涵 毛泽东写于 1925 年。 1911 年, 18 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 13 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生活。自 1931 年到 1918 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18 年 4 月,他与何叔衡等创立了新民学会。 1919 年起,他先后在长沙修夜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1920 年 9 月,他与何叔衡等人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 1923 年 4 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25 年 2 月,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在韶山地区创办了 20 多个农民夜校,在 20 多个乡成立了农民协会,并于同年 6 月亲自建立了韶山党支部。 1925 年秋,毛泽东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 1911 年至 1923 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沁园春·长沙》就是在这样激烈的斗争形势下写的。

  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已确立了毛泽东在他快 32岁时成为一位杰出诗人的地位。从该词情调看,毛泽东是壮怀激烈的,世事纷纭,追兵在后,但他不以为然。

  《沁园春》,历来为豪放派词家所喜用,用以抒发其豪迈伟壮之情。毛泽东的词风从总体看来属于豪放一派,他纵目江天,神游八极,忧祖国之命运,望革命之前途,豪情满怀,气凌霄汉,选中此调,恰与斯情斯景相合。

  2、这枚像章材质为铝质,直径为 6.5 厘米。正面是,毛泽东主席 1927 年写的《菩萨蛮·黄鹤楼》的全部诗词。同时,又用黄鹤楼的外景衬托,使这枚像章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文化内涵 毛泽东写于 1927 年春。 1926 年 7 月开始的北伐战争所向披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占领了湘、闽、赣、皖等省,席卷了南部半个中国,深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6 年底,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与此同时,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革命风暴,也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迅猛地发展起来,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和统治基础。随着革命的深入,国民党右派也逐渐暴露出他们的真面目。 蒋介石发动政变,国民党右派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国共分裂,毛泽东要么屈服,要么武装反抗,毛泽东选择了后者。在共产党内,也出现分歧,他的关于加速土地革命与大力建立农民武装意见,不为陈独秀采纳,他后来曾说:“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毛泽东徘徊于黄鹤楼旧址,面对浩浩长江,吟出一阕《菩萨蛮·黄鹤楼》 。词中通过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深刻地反映出了革命处于危急关头的形势,抒发了誓将斗争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毛泽东的这首小令《菩萨蛮》意境开阔,气势恢弘,用长镜头、广角镜对准“茫茫九派”、“沉沉一线”,苍莽的烟雨和浩荡的大江,他把摄取到的种种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这个画面中又寄寓着对大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和豪壮的革命气概。

  3、这枚像章材质为铝质,直径为 4 厘米。背面铭文:毛主席万岁;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1969 、 3 、 2 。正面铭文:天兵怒气冲霄汉,是毛泽东主席 1931 年春写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诗句。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文化内涵 毛泽东写于 1931 年春。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路线,自 1930 年 6 月起的三个月中,推行“全国总起义”、“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使革命事业遭到很大损失。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立三路线”在中央的统治。 1930 年底,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的军阀混战刚结束,就调集十万兵力,以国民党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司令,第十八师师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进犯中央根据地。国民党军队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长达 800 公里的战线上,分八个纵队,由此向南进攻。这就是第一次大“围剿”。当时我红一方面军仅 4 万人,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先是大踏步作战略退却,于 12 月下旬将敌先头部队诱至根据地中部,而后集中优势兵力,于 12 月 30 日在龙冈歼敌第 18 师师部及两个旅,俘获张辉瓒以下 9000 人,随即乘胜追击东逃之敌第 50 师,于 1931 年 1 月 3 日歼其一半,余敌畏惧,纷纷撤退,此次“围剿”遂告破产。第一次大“围剿”被粉碎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于 1931 年 4 月纠集 20 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的这首词,写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前。 在 1930年冬至1931年春,即毛泽东刚过37岁,他的军事生涯进入第一个辉煌时期,五天内打两个胜仗,第一次大“围剿”就结束了。这期间,毛泽东的诗情也象火山一样喷发。这年春,他作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的军旅诗词,突破朴实的写法,采用浪漫手法,从而使此词变得大气磅礴,这是我们研究毛泽东诗词应注意到的。毛泽东在词里是如此充满激情地赞美他所领导的革命战争和英勇红军。他的词风变得更加豪迈、雄浑。

  4、这枚像章材质为铝质,直径为 4 厘米。正面铭文: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是毛泽东主席 1934 年夏写的《清平乐·会昌》中的诗句。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文化内涵 毛泽东一手创建的红军,到 1934年已处在生死存亡之秋,而毛泽东本人仍被排除在军队领导之外,他只能以他的崇高威信,对红军造成有限的影响。

  从上年的 10月开始,蒋介石以百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实施第五次大“围剿”。毛泽东仍驻瑞金,中央掌握实权的“左”倾机会主义者并不理踩他的种种正确建议。4月28日,广昌失守,毛泽东离开瑞金前往南线,至粤赣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会昌文武坝。6月下旬,受中央电召回瑞金沙洲坝,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参加了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再回到会昌。 7月23日清晨,他与一些与会者,由文武坝出发,登上城西北的岚山岭。回到驻地,他便写下了《清平乐·会昌》词。

  5、这枚像章材质是铝质,直径 5.4 厘米。背面铭文: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革委会; 1968 、 12 、 30 。正面铭文:无限风光在险峰,是 1961 年 9 月 9 日毛泽东主席写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中的诗句。李进,即江青,山东诸城人。 30 年代在上海为电影、话剧演员。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与毛泽东结婚。 1961 年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这年 9 月 9 日,为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 34 周年纪念日。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的心情非常复杂,处境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词,来抒发自己的胸怀,表达出一种乐观和自信的情怀。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文化内涵 毛泽东写于 1961 年 9 月。 毛泽东多次登庐山,对该山自然风光和人文胜景早有了解,所以虽是题照诗,但却写得十分形象、贴切。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构造的意象,既是写实景,而又是有所暗寓的。此诗借物达情,通过对暮色苍茫时庐山云彩飞渡从容不迫和仙人洞处险峰、刚劲挺拔的形象的赞颂,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乐观进取的革命情怀和从容自如、勇攀高峰的大无畏气概。

  毛泽东曾于 1959年7月5日游仙人洞。诗所提照片左下部显出御碑亭,岩身浓黑,树木葱茏。此诗现存3幅手书,均无标题,诗未有“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毛泽东”字样。

  6、这枚像章材质是铝质,直径为 5.5 厘米。正面铭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毛泽东主席 1961 年 12 月写的《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文化内涵 毛泽东写于 1961 年 11 月。 梅花,在传统文化中是高洁、傲骨的象征,它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被文人墨客所吟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十分喜爱梅花,也喜欢陆游的诗词,但他对陆游咏梅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情调未予苟同。在这首词中,毛泽东为我们刻划的梅花是挺立于严寒中迎风斗雪的俏丽形象,是富有顽强生命力且乐于无私奉献的乐观形象,从而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英勇无畏,奋不顾身,勇敢战斗的动人英姿。

  7、 这枚像章材质是铝质,直径为 6.3 厘米。背面铭文: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969 、 4 、 1 。正面铭文:梅花欢喜漫天雪,是毛泽东主席 1962 年 12 月 26 日写的《七律·冬云》中的诗句。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泄,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文化内涵 毛泽东写于 1962 年 12 月 26 日。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不死心的。新中国的出现,更是无可奈何!他们在军事恐吓、经济封锁无效之后,认为要逐步地、谨慎地、和平地推动“和平变革”、“和平演变”。新中国受到了来自几个方面的夹击。一方面是边境屡遭侵犯,一方面是 U-2 侦察机继续窜入大陆高空,美国大力鼓励支持蒋军窜犯大陆,大量军火军用物资不断运到台湾,美国军政要员频繁赴台活动。社会主义中国,颇似“万花纷谢”,处于孤军奋战的困境。诗人是严冬 12 月,他的 69 岁生日时写的《冬云》的,这时正是强冷空气的肆虐季节。这些使作者产生许多联想。诗的前半部分象征的手法,借自然现象描绘了当时的国际形势。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实行高压政策。一个“压”字写出了全部状况,正如严冬时节,阴云密布,大雪纷飞,气候寒冽,漫天大雪几乎把云层都要压下来。就像在暴风雪下,脆弱的花朵纷纷飘落。

  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69岁生日,他创作了《七律·冬云。毛泽东历来主张“诗言志”,他晚年的诗词常常以哲学家的姿态将他对人生、社会和政治的见解,寓于他所写到的自然景物中,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他总是营造出种种意象——显示毛诗的意象通常是情和景的交融,晚年毛诗则常常是情、景、理的交融,这是毛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变化。

  此诗是一首政治诗,却没有说教的成分。它借自然景色的描绘以抒怀,由衷地赞美梅花一样不畏严寒与风雪作斗争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心。此诗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的一大艺术特色。

  8、这枚像章的材质为硬塑,直径为 6 厘米。正面铭文: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是毛泽东主席 1963 年 1 月 9 日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诗句。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厉,

           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文化内涵 毛泽东写于 1963 年 1 月 9 日。首次公开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60 年代初国际上风云变幻。从 1962 年底到 1963 年初,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发生激烈的论战。苏联报刊连续刊载反华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是“教条主义者”、“分裂主义者”、“托洛斯基主义者”。针对苏联的攻击,1963 年《红旗》第一期发表社论《列宁主义与现代修正主义》,对于当时所说的苏联现代修正主义发起了全面大反击。《人民日报》从 1月1日起,连续发表文章,对苏联给予揭露和批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63 年元旦,1月9日,毛泽东赋此和词作答。

  1963年1月9日,时在广州的毛泽东从元旦那天的《光明日报》上,读到郭沫若的《满江红》词,颇为激动。当晚情不能抑,在屋内踱来踱去。忽于桌上写上几句,又摇摇头将纸揉成一团扔入纸篓,在不断的吟哦、写作中,这首名篇诞生了。次日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已装满大半。毛泽东立即将所写之词抄送周恩来,这就是《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词气势磅礴,感情丰富,慷慨激昂,充满了哲理,它是一首妙趣横生、亦庄亦谐的关于国际斗争形象的政治抒情词。用典灵活,无论用传奇故事,还是点化唐人诗意都能出新的境界,并能巧妙地与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以不落痕迹,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毛泽东题词像章

  1、这枚像章的材质为硬塑,长:4.5 厘米,宽1.8 厘米。正面铭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毛泽东主席 1942 年为南泥湾和三五九旅的题词。

  三五九旅是人证物证俱在路军一二 0 师所辖的一支劲旅,由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陕北红军第三十二军等部合编而成,于 1937 年8月下旬成立。三五九旅在抗战初期曾挺进华北抗日前线打击日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39 年8月被奉命调回陕甘宁边区担任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1941年3月,三五九旅全旅指战员在旅长兼政委王震同志率领下,怀着保卫边区、保卫党生产自给,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坚强信念,斗志昂扬地开赴新的战场——南泥湾,担负起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屯垦在南泥湾的三五九旅,战斗、学习、生产都搞得热火朝天。

  由于大家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争,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开荒就达七百二十多万亩,人均达到六十亩。秋天到了,南泥湾的景色更是让人陶醉;满山遍野的谷子、满沟贫的稻子随风飘扬;菜园里的西红柿、茴子白、大萝卜让人欣喜;一排排整齐的窑洞和平房拔地而起;酒坊、商店、照相馆、俱乐部等样样俱全……

  南泥湾获得了“陕北江南”之美誉。 1943 年,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南泥湾》唱开了。同年,朱德重访南泥湾作《南泥湾》诗一首,诗中写道:“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诳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初告成,战士粗温饱。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薰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为了宣传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的成绩,1942年,在拍摄《南泥湾》影片时,毛泽东又专门题词:自已动手,丰衣足食。

  1943年9月,毛泽东再一次视察南泥湾,看到漫山遍野的庄稼和蔬菜、牛羊,好一派塞上江南的动人景色,毛泽东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能克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克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2、这枚像章的材质为铝质,直径 4.6 厘米。背面铭文:忠于毛主席。正面铭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 1944 年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的题词。

  1944 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行同志召集的会议上,发表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同年 12 月 16 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 1945 年的任务》一文,文中说:“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民人服务。”

  军委工校是现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

  军委工校的前身是1931年2月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央军委通信学校。该校 1937 年 1 月随中央领导机关迁到延安,通称延通校,1948 年扩建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简称“华北电专”)。1949 年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将渡江南下时,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以华北电专为基础扩建为军委工校。校址选在当时的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市。校领导经军委办公厅恳请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遂欣然命笔,挥毫题写了上述几个字的题词。1949 年11月27日,军委工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会上宣布了毛泽东的题词,当扩音器响亮地传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毛泽东”时,近 4000 名师生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无不欢欣鼓舞。

  3、这枚像章的材质为铝质,直径为 4 厘米。背面铭文:毛主席万岁 。正面铭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 1945 年为《大公报》社写的题词。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直到今天仍在香港特区继续出版。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大公报》是一份以少数无党派职业报人为核心创办起来的、以“文章报国”自诩、以“文人论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性大报。由于在国民党新闻封锁下较早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消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刮目相看。《大公报》记者队伍中活跃着一批地下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为该报最终转向人民立场发挥了作用。

  许多大公报人成为了新闻界的名人,例如:范长江(建国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杨刚(建国后任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

  《大公报》 1935 年 9 月开始发表范长汇报西北通讯,首次向全世界公开报道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主张,引起极大轰动,集结成书后,半年内印行七次。 1936 年西安事变后,范赴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公报》社评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内战。批评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运动和文化专制政策。 1948 年 11 月,香港版《大公报》发表《和平无望》社评,宣布转变立场,靠拢人民。 1949 年 1 月 15 日天津解放, 2 月 27 日,天津版《大公报》改组为《进步日报》。 5 月 25 日上海解放,王芸生等从解放区赶赴上海; 6 月 17 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宣布报纸归人民所有。 1953 年 1 月 1 日上海馆北迁,与天津《进步日报》合并, 1956 年 10 月 1 日经彭真请示毛泽东同意,该报由天津迁到北京出版。

  1945 年 8 月,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国共谈判,经过 43 天的艰苦努力,终于促成《双十协定》的签订。

  8 月 28 日,毛泽东到重庆时,《大公报》记者彭子冈前往采访,写了著名通讯《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工作十分繁忙,仍抽出时间分别会见了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外记者。其间,毛主席和《大公报》负责人有过几次令人难忘的接触。 9 月 20 日,《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个人名义发出请柬,在李子坝大公报馆设宴欢迎毛主席和中共代表团。当晚 7 时许,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董必武尖邀到达,《大公报》的部分负责人参加作陪。宴会结束时,外勤记者张蓬舟请毛主席为报馆职工题词,毛主席挥笔题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4. 这枚像章的材质为铝质,直径为 4.3 厘米。背面铭文:纪念毛主席 3·18 批示一周年;广西梧州。正面铭文:人民邮电。是毛泽东主席 1948 年 12 月为华北邮政总局写的题词。

  1948 年12月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之际为华北邮政总局计划出版的一个刊物所写的题词。

  1928 年,毛泽东和朱德井冈册会师后,队伍扩大,红军增多,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区工农民主政府正式设立了“赤色邮政”,并于 1920 年发行了以红星和镰刀、斧头为图案的邮票。

  1929 年底,国民党地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红军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缴获了一部完成的 15 瓦无线电台。毛泽东听后异常高兴,抽调了一些优秀的青年干部、战士学习无线电技术,成立了无线电大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赤色邮政”的诞生和红军无线电大队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人民有了自己的邮电通讯事业。

  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人民邮电事业也在迅速发展,在石家庄解放以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边区邮政管理局合并为华北邮政总局,计划出一个刊物,毛泽东便亲笔题写了人民邮电。

  5、这枚像章的材质为铝质,直径 4.4 厘米。正面铭文: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是毛泽东主席 1952 年为公安部队首届功臣代表大会写的题词。

  毛泽东历来重视公安保卫工作,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为保卫工作确定了依靠党、依靠群众、依靠正确的基本原则。延安整风审干期间,毛泽东又提出了著名的“九条方针”,即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正确分析我国形势,总结了镇反、肃反斗争和公安工和实践经验,使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更加系统、更加完备。

  公安部召开的历次全国公安会议,毛泽东都亲自过问,作重要指示。在毛泽东关怀下,公安工作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保护了人民,为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 年 8 月公安部队首届功臣松花江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为这次大会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通过题词表达了对功蔬模范们的祝贺,同时也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公安部门工作的人员能够为保卫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6、这枚像章的材质为铝质,直径 5.3 厘米。背面铭文:庆祝毛泽东光辉批语十一周年,丹东五一八厂革委会敬制。正面铭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是毛泽东主席 1958 年为丹东五一八拖拉机厂试制拖拉机成功写的题词。

  建国后,毛主席发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 1956 年为了向毛泽东汇报机械化工业建设成就,举办了一个汇报展览。在参观过程中,毛泽东说,我们的农业劳动还很繁重,农民还很艰苦,有了拖拉机,就可以解放劳动力,你们要为农民多造些拖拉机,多造些机器。要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1958 年5月,捷报传来:辽宁省丹东市五一八拖拉机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农用拖拉机。毛泽东十分高兴,当得知这台拖拉机出自一名普通工人之手时,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5月18日,参观完后,连连说道:“人民群众了不起啊!人民了不起啊!”他当场挥笔写下:“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十二个大字。

  7、这枚像章的材质是铝质,直径 3.9 厘米。背面铭文:毛主席万岁!正面铭文: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主席 1963 年为《中国青年》写的题词。雷锋,湖南望城县人, 1940 年 12 月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 7 岁成了孤儿,靠给地主放猪、砍柴顽强地活了下来。 9 岁时就成了儿童团员。高小毕业后,雷锋就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他先后干过农民、工人、解放军等。 1962 年8月15日,作为四班班长的雷锋在指挥工作时,不幸被滑动的汽车撞倒的电线杆击倒,大脑溢血而牺牲了。

  为了纪念和学习雷锋,他生前所在部队举办了黑狗事迹展览,组织了雷锋事迹报告团。雷锋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轰动。

  全国各大报刊纷纷报道、摘录雷锋的日记。一贯重视宣传典型的 《中国青年报》向团中央报告,要求在全国青年中开展学习雷锋同志的活动。 1963 年 2 月初,学雷锋的春潮便已在辽宁等地涌动,许多报刊报道了雷锋的事迹。当时《中国青年》杂志一位记者在辽宁亲眼目睹了群众自发开展起来的学雷锋活动,便加紧采访,掌握了包括《雷锋日记》在内的大量素材。《中国青年》杂志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一致认为雷锋是个时代的典型。但是怎样宣传呢?大家经过热烈讨论和研究,决定出一期学雷锋专辑,并请毛主席和周总理题词。大约在2月份中旬,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请求题词的信,派人送到中南海西门传达室。2月22日,中南海来电话,说毛主席题词已写好,请到中南海西门传达到来取。杂志社的惟一的轿车立即出动,捧回了毛主席的题词,大家那个高兴劲啊,就别提啦。赶紧制作了镜框,将题词镶了起来。

  有了毛主席题词,中国青年杂志社的同志又研究,大家认为:毛主席虽然是为我们题词,但这是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我们不能一家“垄断”。编辑部向上级作了报告。罗瑞卿指出:定在 3 月 2 日,由新华社统一发表,各报同时刊登。这也是为了照应《中国青年》杂志。后来,因其他宣传的需要,罗瑞卿又指示各报 3 月 5 日见报,《中国青年》杂志出版时间不娈。

  3月4日,新华社将毛泽东的题词制版发通稿,各新闻单位都在3月5日头版头条刊登。全国锨起了学雷锋的热潮。

 
 

<<上一篇  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大连金石滩毛泽东历史珍藏   

网站制作/维护:辽宁·凤城市伟力电脑

客服电话:13050366960